本文作者:linbin123456

从“心脏”到“灵魂”,中国电动汽车凭什么撼动全球?

linbin123456 05-23 18
从“心脏”到“灵魂”,中国电动汽车凭什么撼动全球?摘要: 从“心脏”到“灵魂”,中国电动汽车凭什么撼动全球?日本东京北部足立区的加平一带,是著名的汽车销售中心。2023年9月开业的比亚迪足立店,就位于该区域的环七路路南。马路对面,林立着日...
微信号:18621393321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从“心脏”到“灵魂”,中国电动汽车凭什么撼动全球?
日本东京北部足立区的加平一带,是著名的汽车销售中心。2023年9月开业的比亚迪足立店,就位于该区域的环七路路南。马路对面,林立着日产、铃木、大众等汽车巨头的专卖店。
店里展出着比亚迪的“海豚”(Dolphin)、Atto 3等多款车型。到6月份,“海豹(SEAL)”也将投放日本市场。未来,比亚迪每年将向日本市场投放1款以上的车型,并计划在2025年将日本的销售网点增至100个。
日本,被公认是全球“最封闭”的汽车市场,其国内众多自有品牌,牢牢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。韩国第一汽车巨头现代汽车,2000年雄心勃勃进军日本,经过9年惨淡经营,2009年铩羽而归,全面退出日本市场。
2022年,现代汽车再次涉足日本市场,并且只销售电动汽车。这次,遇到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日本本土汽车,而是中国的比亚迪。
在2023年度的“日本风云电动车大赏”评选中,比亚迪“海豚”力压现代Kona拿下冠军,比亚迪另一款Atto 3则名列第三。日本业界认为,比亚迪的胜出,得益于完备的驾驶辅助功能和高性价比。比亚迪价格比日本国产电动汽车便宜,而且电池续航、车展智能显示屏、安全装置等都有卓越表现。
2023年日本进口电动汽车(EV)销量同比增长60%,达到22890辆,首次超过2万辆。2023年1月进驻日本市场的比亚迪,销量为1446辆。
今年一季度,比亚迪售出767辆,相比去年同期252辆,超过了3倍,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的一半。早一年进入日本的现代,一季度销量255辆,不到比亚迪的三分之一。
而现代KONA搭载的电池组,是由宁德时代生产的。这也有力说明了,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、供应链中的突出地位。
1930看美国,1980看日本,2020看中国
“1930看美国,1980看日本,2020看中国。”一句简略的话,浓缩了近百年来的世界汽车业变迁图。
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中国汽车从引技、合资、代工,从产业链的低端,如今凭借抢占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,实现了自主研发的“完美逆袭”,由“跟跑者”跻身“领跑者”行列。
今年的北京车展,直观说明了一切。比亚迪、小米、蔚小理等中国品牌展台,人潮汹涌,让奔驰、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展台黯然失色。德国媒体感叹:“曾经高高在上的德国车企,如今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。”
改革开放后相当长时间,进口货曾享有“高人一等”的地位。大众、宝马、奔驰,丰田、本田、日产、马自达,福特、通用、克莱斯勒,以及现代、起亚、雪佛兰,纷纷在中国攻城略地。如今,则逐渐走下神坛。
进口车如今已经走下神坛。
“不是洋货买不起,国货更有性价比。”2023年,完全自主品牌的汽车,市场占比首次过半,超过合资车和进口车的总额。德系车、日系车、美系车的占比分别降至20.4%、17%、7.9%,韩系车、法系车已近乎忽略不计。
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美欧将贸易战矛头指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。美国给中国扣上了“产能过剩”“低价倾销”等大帽子。布林肯与耶伦,喋喋不休絮叨着中国“产能过剩”的叙事。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是否征收惩罚性关税发起调查。
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,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339.2万辆,同比增长26.4%。
而电动汽车(EV)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被称为中国外贸“新三样”。2023年,合计出口1.06万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大关。
打通从“心脏”到“灵魂”的生态圈
2023全球电动汽车销量TOP10的企业中,6家是中企,包括比亚迪、广汽埃安、上汽通用五菱、理想、长安、吉利。比亚迪继续一骑绝尘,稳居全球电动汽车头把交椅。2023年去年销量288万辆,比亚军特斯拉多100多万辆,全球市场占比突破20%。
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,中国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,在产业链每个环节、生态圈的每个要素,都有重量级选手。
在被称为“21世纪汽油”的车载电池领域,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。
宁德时代今年4月则推出了一款新型磷酸铁锂电池,一次充电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,并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600公里,真正实现“1秒1公里”的超级补能速度。这是全球首款具有如此卓越性能的电池。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第一大厂商,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据40%的份额。
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据40%的份额。
比亚迪崛起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部企业,得益于动力电池、混合动力、电子智能等三大核心技术的有力支撑。
譬如,比亚迪全场景智能领航(NOA)功能,根据车载导航设定的路线实现辅助自动驾驶、辅助自动并线、辅助自动加速、超车等动作。易四方技术平台,真正实现四个电机独立驱动、整车深度融合感知,让车辆具备超强的车身姿态调整能力,丝滑实现停车。
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“心脏”,小米董事长雷军则认为:“智能化是汽车的灵魂。”智能电动汽车已逐渐进入到生态层面的竞争。AI、大数据、云计算,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力。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今年3月28日下线,今年计划交付10万辆。
小米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,已连接了超过6.55亿台智能设备。小米汽车可以无缝接入小米的智能生态系统,实现人、车、家的全生态跨端互联,用户可以对手机、家电和汽车等智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。
而借助在智能座舱、激光雷达、视觉传感器等领域的投资,小米汽车打通了核心技术与供应链的融合。
中国电动汽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,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。诸多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,为产品提供了竞争优势,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革命性创新。
日本车企巨头联姻中国“大厂”
多年来,中国车企一直从外国车企学习和引进内燃机汽车相关技术。但随着汽车向EV转型,中企在汽车智能化方面走在前列,深度改变着美、日、欧车企把持了一个世纪的汽车行业版图。
“手机大厂”“互联网大厂”之后,“EV大厂”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。中国电动汽车带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基因。不仅小米、百度、华为等IT企业亲自进场造车,而且“手机大厂”“互联网大厂”与“EV大厂”的联手融合,也令电动汽车发展如虎添翼。
与美国高喊打压不同,日本车企以“机不可失,时不我待”的紧迫感,选择了与中国企业的联姻合作。
4月25日,丰田正式宣布将与腾讯集团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利用腾讯的AI大模型、云技术、大数据,改进电动汽车品质和服务,更好地对接客户需求。
4月25日,丰田正式宣布将与腾讯集团开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同一天,日产汽车透露,已与另一家中国互联网百度签署备忘录,将把百度的AI技术应用于车室空间的设计及服务等。日产社长内田诚表示,切身感受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,特别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飞速发展。
本田则在4月中旬宣布,计划今年底发售的EV新品牌“烨系列”,将采用华为的车载显示器、宁德时代的电池,以及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等。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作者:linbin123456本文地址:http://hzhlawyer.cn/post/43269.html发布于 05-23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标债城投项目网